百岁老兵的抗战记忆
“日本鬼子杀人、抢劫、掠夺、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在顺义区宏城花园社区的一处简朴住宅里,百岁老人郭化明回忆着80年前的抗战经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愤慨与坚毅。这位曾经的八路军战士,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我要当八路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热血青年的生活抉择。
1944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疯狂”扫荡”,所到之处尽是血腥与残暴。19岁的郭化明亲眼目睹同村乡亲被日军残忍杀害的场景。”在家种地也是死,为什么不上战场,与鬼子拼个你死我活呢?!”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仇恨与保家卫国的决心,让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我要当八路军”的道路。
从农民到战士的转变
“唯一的路就是当八路军!”郭化明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决定时,语气依然坚定。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年代,参军抗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机缘巧合下,他因能写一手好字而被留下当通讯员,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初入部队的郭化明领到了人生第一支枪,任务是送信和保卫首长。这支枪不仅是一件武器,更代表着责任与使命。他说:”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还赚一个。”这样朴素而豪迈的话语,道出了当年八路军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
1944年6月26日,郭化明参与了歼灭30多名日军的伏击战。当日军疯狂报复时,他冒着枪林弹雨,用门板自制担架救出负伤的队长李满盈。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成为他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其中一个。
烽火岁月的艰苦生活
“由于要随时准备战斗,我们都没脱衣服睡过觉;打上裹腿后,一冬没拆过。”郭化明老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战斗生活。过冰冷的潮白河时,裹腿湿了3天才干,身上的跳蚤”多得能喂小鸡”。因缺医少药,伤处只能用蒸好的布条泡盐水包扎,他的左手无名指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饮食条件同样艰苦:”一天三顿就是小米粥、小米饭、小米水饭。盐不够吃,就把萝卜晒酸发酵后当咸菜吃。”但在老人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能够保家卫国就是他最大的骄傲。
从战场到社区的奉献人生
离休后的郭化明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在社区当了20多年楼门长,直到80多岁才卸任。如今已是期颐之年的他,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无比欣慰:”现在生活真是太好了,要什么有什么。”
坐在自家炕上,老人一边吃着简单的面条和自制酱肉,一边感慨万千。从”我要当八路军”的热血青年,到见证祖国繁荣富强的百岁老人,郭化明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快乐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像他这样的英雄用鲜血和生活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