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技推广站参加“众力兴果,乡村焕彩”主题党日活动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

8月18日上午,在辽宁省“8•20”洪水过去一周年之际,省农技推广站联合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党支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科研第三党支部、葫芦岛市现代农业进步服务中心第六党支部、绥中县农业事务服务中心机关支部、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葫芦岛绥中支行党总支,齐聚绥中县明水乡祝家沟,共同开展“众力兴果,乡村焕彩”主题党日活动。

开展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旨在通过跨部门协作,破解果业进步瓶颈:一是拓展资料灾后帮扶经验,巩固产业恢复成果;二是探讨科技与金融融合路径,为果业进步注入新动能;三是凝聚党员力量,形成“支部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乡村振兴新格局。省农技推广站副站长宣景宏同志及负责党建、业务职业相关同志参加了本次活动。

绥中县作为辽宁省重要水果产区,“绥中苹果”“绥中白梨”两大民族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全国,果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祝家沟村作为辽西传统果蔬主产区,虽拥有几十年种植历史,但仍面临品种更新滞后、产业链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等难题。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经验分享等形式,凝聚各方力量,为祝家沟及绥中地区果业高质量进步找准路径、明确路线。

党员们在祝家沟村参观新村建设成果,赴果园实地调研,针对果树生产现状进行现场指导,解答果农实际难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们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的领誓下,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初心。与会单位代表汇报了一年来助力祝家村果园恢复生产方面给予的各方支出,以及未来助力当地果树产业进步的设想。六方支部共同签署共建协议,共同向祝家沟村捐赠米、面等生活物资以及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

活动期间,各单位代表结合职业实际,围绕果业振兴主题深入交流。祝家沟村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同心”的模式,将果业进步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深度融合,是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操作。与会人员认为需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影响,以党支部共建为纽带,固化各单位对果业产业的支持机制,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进步优势。

科技赋能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座谈会上,大家聚焦“科技怎样助力果业提质增效”展开讨论。针对当前产业进步需求,技术推广部门提出三大举措:一是优化品种布局,推广寒富苹果、南果梨等适配品种,形成“6月至10月”持续采摘期,保障果农稳定增收;二是强化技术培训,通过专家实地指导、外出进修等方式,提升果农修剪、病虫害防治、科学水肥管理能力;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共建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顺带提一嘴,朱家沟村规划引进菠萝新品种,探索“果品深加工”路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金融服务是产业壮大的重要支撑,绥中支行代表在发言中明确表态,将以“服务地方、助力振兴”为己任,做好三项职业:一是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资金落地;二是对接果业项目,对符合要求的种植、加工、销售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协助完善项目申报材料,确保更多农业项目达到融资标准。

多元协作是长效进步的关键路径。活动中,各单位达成“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合作共识:农业技术部门负责提供品种与技术支持,金融机构保障资金供给,村委会牵头组织农户参与,利用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推广。同时,各方规划整理总书记关于产业进步的重要论述,用于指导农村进步操作,并通过“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涵养乡风文明,实现物质文明与灵魂文明协同提升。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跨部门协作,凝聚了“科技兴果、金融助农、党建引领”的共识,为祝家沟及绥中地区果业振兴明确了路径。下一步,各单位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守初心、久久为功,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进步动能,以果业高质量进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辽宁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于险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