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病毒病是常见病害,防治需从预防和控制两方面入手,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植株抗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农业预防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当地主要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抗性强的品种,从源头降低发病风险。
– 种子消毒: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捞出洗净后催芽,可杀灭种子携带的病毒。
–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如禾本科、豆科)轮作2-3年,减少土壤中病毒残留和传播媒介。
– 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避免苗床高温高湿;定植时避免伤根,定植后及时浇水缓苗,增强植株抵抗力。
二、切断传播途径
– 防治传毒媒介: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传播,需及时防治:
– 物理防治: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蓝板诱杀蓟马。
– 化学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啶虫脒;粉虱可用噻虫嗪、螺虫乙酯;蓟马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喷雾。
– 减少人为传播:在整枝打杈、摘果等操作时,避免接触病株后再接触健壮植株,接触病株后及时用肥皂水洗手消毒,防止通过汁液传播。
三、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选用下面内容药剂抑制病毒扩散:
– 盐酸吗啉胍·铜、菇类蛋白多糖、氨基寡糖素等抗病毒药剂,配合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喷施,增强植株抗性。
– 连续喷施2-3次,间隔7-10天,注意药剂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
怎么样?经过上面的分析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西红柿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