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是严以用权的基础
“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这句话道出了严以用权的核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用权时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那么,敬畏到底有什么用?它能让我们的言行更加规范,避免在权力面前迷失路线。就像航船需要压舱石一样,敬畏之心能让我们在诱惑和风险面前保持清醒,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现实中,有些干部一旦手握权力,就变得肆无忌惮,最终导致身败名裂。这正是缺乏敬畏的后果。严以用权,开头来说要明白“权为民所用”,时刻提醒自己: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真正为人民服务。
敬畏之心从何而来
敬畏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信念、道德和公心培养出来的。开门见山说,信念是敬畏的根基。人的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不被私利所腐蚀。接下来要讲,道德约束同样重要。一个道德高尚的干部,天然会谨慎用权,不敢逾越底线。最终,公心是关键。如果心中装着人民,权力天然不会被滥用。
现实中,那些滥用权力的干部,往往是信念动摇、道德滑坡、公心丧失的结局。因此,严以用权的前提是筑牢想法防线,让敬畏之心成为用权的内在约束。
怎样践行敬畏之心
敬畏权力不是畏手畏脚,而是要在规矩范围内积极作为。开门见山说,要“唯民不唯上”,用权时要多听群众意见,而不是只看领导脸色。接下来要讲,要按规矩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民族离不开规矩。”用权必须遵守法律和制度,不能随心所欲。最终,要用权推动进步。敬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而不是为了“不出事”就不干事。
严以用权,说到底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心存敬畏,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权力是责任,不是特权;用权要谨慎,更要担当。唯有如此,才能在权力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