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农民获评职称引热议?媒体:新型职业农民值得认可

农民也能评职称?这事真不奇怪

最近”两农民获评职称”的新闻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直呼新鲜。石家庄市两位新型职业农民——永飞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平和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江,成功通过评审获得初级职称。这事乍听让人惊讶,但细想却合情合理。

为啥要给农民评职称?这可不是简单的”种地能手”认证。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考核的是技术水平、经营规模、带动效应等综合能力。就像报道中说的,这两位”新农人”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这样的”土专家”难道不该被认可吗?

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民有啥不同

“不就是种地的吗?”很多人对新型职业农民还存在误解。其实他们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就像武汉”鱼菜共生”大棚的经营者,运用科技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亩产效益远超传统种植。

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开头来说是以农业为职业,接下来要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经营思考。他们可能是家庭农场主,可能是合作社带头人,都是现代农业的”排头兵”。评职称不是要给农民设门槛,而是要给这些”新农人”应有的社会认可。

职称背后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

给农民评职称看似小事,实则意义重大。一方面,这2000元奖金虽然不多,但代表着政府对这些”田秀才”的肯定;另一方面,获评职称后能在贷款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这比单纯发补贴更有长远价格。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通过职称评定,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试想,当农民也能像工程师、教师一样获得职业晋升通道,谁还说”务农没前途”?石家庄这次评审仅有两人通过,恰恰说明这个职称”含金量”十足。

下次听到”农民评职称”,别再惊讶了。这正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注脚,也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小步。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高质量农艺师”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用科技力量改变中国农业的面貌。你说,这样的”新农人”难道不配拥有职称吗?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